“臺海問題”這個課題可以說養(yǎng)活了不少美國的智庫和專家,當然,這幫人也不是瞎混的,最近又搞出了一份年度風險報告,這里面的“第一級風險”就是臺海問題。
他們聲稱臺灣問題對美國利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看起來,好像烏克蘭的問題已經(jīng)讓這些人無話可說,于是他們便開始炒作中國的潛在沖突。
當然,美國軍方也是閑不住。之前就有很多關于他們在臺海問題上的表態(tài),最近又有消息稱,美軍計劃在臺海發(fā)生變化時派遣6個航母戰(zhàn)斗群介入。
這一系列舉動無疑是對解放軍的示威。
然而,美軍真的以為派這么多艦隊和陸戰(zhàn)隊就能高枕無憂了嗎?我看未必。
我們得明確一點,臺海水域并不寬廣。
這樣的地理條件限制了美軍所謂的“行動自由”。解放軍則可以利用地形優(yōu)勢進行打擊,占據(jù)絕對的主動權。如果美軍硬要過來插手,很可能會遭遇“危機四伏”的局面。
此外,解放軍早已針對此類情況進行了大量演習和反制策略的實踐。
例如,在去年的“聯(lián)合利劍”演習中,解放軍火箭軍的彈道導彈已經(jīng)證明對美軍構成了嚴重威脅,這可是專門“打給美國人看的”。如果局勢真的緊張,那么這些導彈將是解放軍手中重要的王牌。
另一方面,解放軍在和平時期也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不僅增強了自身的實力,同時在武器裝備上也有重大提升。
去年底,海軍的076兩棲攻擊艦下水,同時網(wǎng)上流傳出“六代機”的試飛照片,這些都預示著解放軍在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和完善。
除了增強軍事力量外,解放軍也加強了對內部“臺獨”分子的警告力度。官方多次表態(tài)堅決打擊“臺獨”勢力,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國防部前段時間已經(jīng)徹底言明“臺灣問題”的結果:“臺灣當歸,歸來天地寬。”
展開全文
這是對所有“臺獨”分子的最后警告,如果他們執(zhí)迷不悟,那解放軍也絕不會客氣。
在當前局勢下,我們應當保持冷靜,不被那些炒作和威脅所迷惑。無論是美國智庫的夸大其詞,還是臺獨分子的挑釁,都不能改變中國統(tǒng)一的歷史大勢。
更何況,現(xiàn)在特朗普2.0未必會像拜登時期一樣瘋狂打“臺海牌”。
特朗普對臺的態(tài)度目前并未表明,賴清德曾在第一時間向特朗普送去熱情的祝賀,但并未得到特朗普本人和團隊的任何回應。
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島內政客給賴清德的建議就是:千萬別動,在特朗普上臺后的100天謹慎行事。
島內將這100天被視作中美之間可能的“蜜月期”,雙方或許會有更多談判的空間與機會。在這個期間,大陸和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圍繞多個議題進行協(xié)商。
賴清德此時如果貿然行事,只會讓臺灣陷入危險境地。雖然特朗普未必會馬上在臺海問題上妥協(xié),但只要臺灣仍然對美國具有戰(zhàn)略價值,特朗普就沒有理由輕言放棄。
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賴清德根本就忍不住不動。
他面臨的壓力不小,因為民進黨的罷免計劃,現(xiàn)在國民黨和民眾黨已經(jīng)聯(lián)合起來,想方設法讓他下臺。
其中,國民黨的韓國瑜人氣攀升,對賴清德構成了不小的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成了賴清德的“救命稻草”。
在這種時候,恰恰是大陸對臺加大施壓力度的良機。
主要有兩個策略:
其一:提高美國在協(xié)防臺灣方面的成本,讓像特朗普意識到這種代價過于沉重,幾乎難以承受。
其二:不對對臺當局施壓,迫使賴清德自亂陣腳,不斷犯錯,給他的政治對手提供更多攻擊的機會,從而削弱他的支持率。
臺海問題實際上已經(jīng)演變成一場心理戰(zhàn),而背后則是中美兩國實力的較量。但還是那句話,臺灣問題是底線是紅線,任何意圖分裂國家的行徑都會遭到解放軍嚴厲打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