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按下入歐暫停鍵,恰恰是過去20多年格魯吉亞與西方關系變化的一個縮影。
11月28日,格魯吉亞總理科巴希澤表示,格魯吉亞政府至少在2028年前將不再考慮開啟加入歐盟談判的議程,并將拒絕接受歐盟的任何財政援助。當天,格魯吉亞議會也通過了對科巴希澤領導的新一屆政府的信任投票??瓢拖稍跁笈e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開啟入盟談判的問題正被用作一種“勒索工具”,就像在給予格魯吉亞歐盟候選國地位問題上一樣。
對于國內示威者有關政府“受到俄羅斯影響”的指責,以及恢復加入歐盟路線的要求,科巴希澤態(tài)度強硬地表示,反對派試圖“策劃政變”,并將抗議活動比作2013年年底的烏克蘭動亂,稱格魯吉亞絕不會重蹈覆轍。
實際上,按下入歐暫停鍵,恰恰是過去20多年格魯吉亞與西方關系變化的一個縮影。
它曾狂熱追隨西方
2003年,在美西方的扶持下,親美政客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發(fā)動“玫瑰革命”,迫使時任總統(tǒng)的謝瓦爾德納澤辭職,然后自己上臺執(zhí)政。薩卡什維利任內,格魯吉亞奉行追隨和依靠西方的政治、外交和安全戰(zhàn)略,并以融入西方為最終目標。在親西方路線的指引下,薩卡什維利政府一方面申請加入北約,接受美國的軍事援助,一方面又旗幟鮮明地反對俄羅斯,與俄羅斯公開對抗。
格魯吉亞曾積極地試圖融入西方。圖源:GJ
2008年8月8日,薩卡什維利下令軍隊進攻分離主義地區(qū)南奧塞梯,導致俄軍以維和名義介入南奧塞梯局勢。這場爭端以格軍慘敗而告終,而薩卡什維利也始終沒有等來西方承諾的軍事支援。與沖突相伴的,則是格魯吉亞當年經濟實際增長率跌至2.4%,貧困率和失業(yè)率大幅飆升。
2013年,隨著總統(tǒng)任期結束,薩卡什維利及其“統(tǒng)一民族運動”聯(lián)盟結束任期。自此之后,“格魯吉亞夢想”政黨聯(lián)盟始終掌握格魯吉亞政壇的最高權力。
從2008年的南奧塞梯戰(zhàn)爭,到2013年年底的烏克蘭動亂,再到2022年的俄烏沖突,格魯吉亞持續(xù)感受到來自俄羅斯的壓力,因此還是會有意識地加強與西方的聯(lián)系。于是,西方便以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前景為籌碼,引導格魯吉亞根據(jù)西方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革”。
展開全文
西方“口惠而實不至”
然而,北約從未就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表。而歐盟也在“吊”格魯吉亞的胃口。格魯吉亞十分在意并強調自己的歐洲身份,試圖“重返歐洲”,歷任政府也提出過加入歐盟的設想。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不久,格魯吉亞正式向歐盟遞交了申請加入的文件,同期提交文件的還有烏克蘭和摩爾多瓦。
歐盟指出,格魯吉亞需要先滿足歐盟提出的全部條件,才有機會成為歐盟候選國。然而,早在2022年6月,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明顯偏低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就獲得了歐盟候選國身份。而格魯吉亞直到2023年12月歐盟峰會才等到候選國身份。
直到去年12月歐盟峰會,格魯吉亞才等到候選國身份。圖源:GJ
由于從西方得到的實際利益非常有限,還時常被各種“忽悠”,格魯吉亞對西方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其調整政策的步伐也不斷加快,比如以更加務實的態(tài)度發(fā)展與俄羅斯的各領域合作,高度重視發(fā)展對華關系,給予中國公民免簽待遇。同時,格魯吉亞對西方也愈發(fā)警惕,2024年5月格魯吉亞議會正式通過了《外國影響透明度法案》,該法案要求境外資金來源占比20%以上的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公布資金來源。
此后,格魯吉亞與美西方的關系急轉直下。美國宣布無限期暫停北約與格魯吉亞的“高貴伙伴”聯(lián)合軍演,制裁多名格魯吉亞官員,凍結9500萬美元的對格援助,歐盟則暫停了格魯吉亞的入歐進程,并凍結了3000萬歐元的國防援助。
西方多次“口惠而實不至”,違反承諾,最終導致其與格魯吉亞反目,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新聞背景。
向歐向俄的艱難選擇
雖然當前格魯吉亞與西方關系緊張,但需要看到作為小國的格魯吉亞與西方關系若隱若離的微妙一面。
畢竟,格魯吉亞位于歐亞大陸的交匯處,是連接亞洲用與歐洲的重要通道。處在如此關鍵的地緣政治位置上,夾在美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為了提高生存發(fā)展的機率,從理性選擇的角度來說,格魯吉亞不可能“一邊倒”,至少要維持一種務實和平衡的外交政策。更何況,歐盟一直是格魯吉亞的重要貿易伙伴之一,對格魯吉亞的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
格魯吉亞總理科巴希澤。圖源:GJ
正因為如此,科巴希澤表示,從經濟角度看,截至2028年底格魯吉亞將為開啟加入歐盟談判做好適當準備,而格魯吉亞新政府的決定并不意味著格魯吉亞將結束與歐盟的一體化進程。顯然,對話的窗口依然是敞開的。
從曾經被西方贊頌的“民主先鋒”,到如今被西方貼上了“反民主”的標簽,二十年來格魯吉亞與西方的關系跌宕起伏,走到了新的歷史節(jié)點,可能再次影響歐亞地區(qū)的地緣形勢。而格魯吉亞依然保留回旋余地,也體現(xiàn)了當前國家間關系的兩面性和復雜性。
出品 深海區(qū)工作室
撰稿 (張誠信,蘭州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汪金國,蘭州大學格魯吉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編輯 深海鹽
評論